想養刺蝟?一次搞懂種類、特徵、飼養技巧、壽命與價錢!

刺蝟

在獸醫助理時期見過太多讓人心痛的案例——刺蝟因飼養不當而生病,甚至死亡。那些被誤認為“好養”的小生命,蜷縮在冰冷的籠子裡發抖,或因肥胖導致關節變形。我無法忘記一隻被送來時已嚴重脫水的白子刺蝟,主人竟不知道它們需要恆溫環境。每當看到新手拿著塑料整理箱來就診,箱底還鋪著有害的松木屑,我就知道又是個悲劇的開始。這些本可避免的痛苦,促使我寫下最全面的指南。希望用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,幫更多人理解:刺蝟不是玩具,而是需要科學照護的生命。

刺蝟種類
刺蝟種類

說到刺蝟種類,很多人以為只有一種,其實差遠了!全世界有超過十五種野生刺蝟喔(不過分佈地區差很多)。在寵物市場這邊,我們最常見到的刺蝟種類,幾乎清一色是「非洲侏儒刺蝟」這個統稱(註:實際是數種小型刺蝟的混合後代)。像我在獸醫助理時期接觸過的寵物刺蝟,九成五以上都是這種。其他像歐洲刺蝟、長耳刺蝟之類的刺蝟種類,在台灣幾乎不可能作為寵物飼養(體型較大、適應力不同,也難取得)。記住,如果你想養刺蝟,接觸的絕對是非洲侏儒刺蝟這個刺蝟種類的主流。

常見寵物刺蝟種類簡介
中文俗名 學名/類型 主要特徵 是否常見寵物
非洲侏儒刺蝟 (四趾刺蝟) Atelerix albiventris 體型小 (15-25cm),背部刺為棕白相間,腹部有軟毛,通常四趾 非常常見 (寵物市場主流)
阿爾及利亞刺蝟 Atelerix algirus 體型稍大,臉較尖長,刺顏色較深 極少見 (偶爾混入)
歐洲刺蝟 Erinaceus europaeus 體型大 (22-30cm),刺粗硬,適應溫帶氣候 不適合當寵物
長耳刺蝟 Hemiechinus auritus 耳朵特別長,適應沙漠地區 極少見

重點提示:寵物市場上所謂的「鹽雕」、「白子」、「巧克力」等,都屬於非洲侏儒刺蝟這個刺蝟種類下的不同毛色/基因變異,並不是新的獨立種類!挑選時要認清這一點。

刺蝟特徵
刺蝟特徵

刺蝟特徵最招牌的當然是那一身刺啦!但別誤會,這些刺可不是毛髮變硬的結果,它們是特化的「角質刺」(Keratin Spines),摸起來硬硬的,中空結構讓它們有韌性不易折斷。這些刺覆蓋背部、頭頂和身體兩側,腹部則是柔軟的毛髮。當刺蝟縮成一團時,刺會豎起形成完美的防禦球(這招其實很耗體力,不能撐太久)。這就是最經典的刺蝟特徵自我保護機制。

另一個顯著的刺蝟特徵是它們的臉部結構:濕潤的小鼻子(嗅覺超級發達)、小小的黑眼睛,以及一對圓圓的耳朵。別被可愛外表騙了,刺蝟視力其實不太好,主要靠嗅覺和聽力感知世界。嘴巴小小的,牙齒卻很尖利(畢竟祖先是食蟲動物)。四肢短短的,但腳掌靈活,有五趾(前腳)或四、五趾(後腳),爪子適合挖掘。

體型方面,寵物用的非洲侏儒刺蝟成體體長約15到25公分,體重則在300到600公克之間(公母有差,通常公的較大隻)。過胖或過瘦都不好。對了,刺蝟是會叫的!它們會發出噴氣聲、尖叫聲(害怕或疼痛時),甚至開心的哼唧聲(比較少見)。叫聲也是重要的刺蝟特徵溝通方式。

非洲侏儒刺蝟主要生理特徵一覽
特徵項目 說明 備註
刺 (Spines) 覆蓋背部、頭頂、體側。中空角質結構,非毛髮。數量約5,000-7,000根。 出生時軟刺,幾小時後變硬。非永久性,會自然脫落更新(類似換毛)。
體型與體重 體長:15-25 cm
體重:成體理想範圍 300-600g(公>母)
體重超過600g即屬過胖,低於250g(成體)需注意健康問題。
臉部感官 嗅覺:極發達(主要感官)
聽力:佳
視力:差(僅能辨光影、移動)
主要靠嗅覺覓食與認路。對高頻聲音敏感。
四肢與腳掌 前腳:5趾
後腳:通常5趾(有時4趾)
爪子:彎曲尖銳需定期修剪
適合挖掘與攀爬。後腳較長。
特殊行為 塗沫行為 (Anointing):將唾液塗抹在新異味物品或自身刺上。 原因不明(可能與偽裝、防禦或溝通有關)。

刺蝟飼養
刺蝟飼養

好了,講到重頭戲「刺蝟飼養」。坦白說,刺蝟絕對不是「簡單好養」的入門寵物。牠們有特定的需求,照顧不當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。要負責任地進行刺蝟飼養,以下幾個面向缺一不可:

  1. 住所 (Cage/Habitat):

    • 大小: 絕對不能小!底面積建議至少 60cm x 90cm (約2呎 x 3呎) 以上。越大越好。塑膠整理的箱(需良好通風改造)或大型兔籠、特製爬蟲缸都有人用,重點是底面積夠大、通風良好且邊緣夠高(刺蝟會爬!)。
    • 底材 (Bedding): 非常重要!避免木屑(尤其是杉木、松木,揮發物傷肝肺)、玉米梗(易發霉誤食阻塞腸道)、水晶貓砂(誤食危險)。推薦使用:
      • 無塵紙質墊料(如再生紙粒 Carefresh)
      • 純棉布墊(需勤換洗)
      • 無絨毛嬰兒毯/Fleece墊(同上)
      • 乾淨環保紙巾(廚房紙巾)
    • 遮蔽物 (Hides): 提供多個黑暗、封閉式的小窩讓牠們躲藏睡覺(牠們是穴居動物,需要安全感)。可用塑膠小屋、陶瓷窩、無底小紙盒等。冬天可能需要加溫墊(需配合溫控器,防止燙傷)。
    • 食碗與水碗: 食碗選重一點、不易打翻的陶瓷或厚重塑膠碗。水碗同樣,或使用掛式滾珠水壺(需教導使用,較不易弄濕環境)。每天換水並清洗。
    • 運動輪 (Exercise Wheel): 必需品! 選購無縫隙、實心跑面的刺蝟專用輪(直徑至少28cm),避免網格狀或鐵絲輪(易卡腳受傷)。塑膠或壓克力材質為佳。每晚牠們會跑好幾公里!髒了要馬上清洗。
刺蝟壽命
  1. 環境控制:

    • 溫度: 這是最多人忽略但最重要的點!非洲侏儒刺蝟非常怕冷。環境溫度需維持在 24-27°C。低於20°C有風險(可能嘗試冬眠致死)。冬天絕對需要寵物用保溫燈或陶瓷放熱器(無光),並搭配溫控器精準控制溫度。夏天要避免超過30°C(會中暑),需要通風或空調。買個可靠的溫度計放在籠內監控。
    • 濕度: 保持乾燥通風,避免過於潮濕(易引發皮膚問題)。
    • 光線: 保持晝夜規律(牠們是夜行性)。白天勿將籠子放在陽光直射處。
    • 安靜: 放置位置需遠離噪音來源(如電視、喇叭)和人流過於頻繁處。
  2. 飲食 (Diet): 刺蝟飼養成敗關鍵之一!

    • 主食: 選擇高品質、高蛋白(>30%)、低脂肪(的刺蝟專用飼料為核心。品牌很重要(台灣較常見如 Mazuri Insectivore Diet、Spikes Delite)。勿用貓狗飼料長期替代(營養比例差異大)!
    • 補充蛋白質:
      • 活餌/蟲乾:主食蠶蛹(推薦)、麵包蟲、麥皮蟲、蟋蟀(提供甲殼素)。蟲乾方便但活蟲較佳(提供水分與刺激)。份量控制很重要(易胖)!
      • 熟肉:偶爾少量給予無調味的熟雞胸肉、熟蛋(蛋白蛋黃皆可)
    • 蔬果點心: 少量(指甲蓋大小)給予安全蔬果,如蘋果、香蕉、莓果類、熟南瓜、紅蘿蔔、花椰菜等。避免葡萄/葡萄乾、洋蔥、大蒜、酪梨、生肉、堅果、柑橘類等高酸水果(易刺激腸胃或有害)。
    • 餵食方式與頻率: 成刺蝟通常一天餵一次(晚上),份量約1-2湯匙的乾飼料(約15-20克),搭配幾條蟲(約5-10條)或少量補充品。觀察體重調整(肥胖是常見殺手)。食碗每天清洗。
    • 飲水: 隨時提供乾淨的飲水(煮沸過冷開水或瓶裝水)。每天換水並清洗水容器。
刺蝟價錢
  1. 日常清潔與衛生:

    • 便盆: 有些刺蝟可訓練定點排泄(在輪子旁或某角落放貓砂盆,用專用紙砂或豆腐砂)。需每天清理。
    • 籠內清潔: 每天撿拾糞便、清理髒污墊料。每週1-2次更換全部底材、清洗食水碗、擦拭籠子與輪子(用白醋水或寵物安全清潔劑)。保持乾燥衛生。
    • 洗澡 (Bathing): 不需要太頻繁! 過度洗澡會破壞皮膚油脂保護層導致乾燥發癢。除非腳踩到便便或明顯髒污,否則約 4-6週洗一次 即可。
      • 使用淺盆溫水(水位不超過肚子)、溫和無香精的燕麥沐浴乳或刺蝟專用洗劑
      • 避開頭臉(小心進水嗆到),輕柔刷洗背刺(可用牙刷)和腹部、腳掌(易藏污納垢)。
      • 徹底沖洗乾淨。洗完馬上用毛巾吸乾,再用吹風機最低溫徹底吹乾(距離拉遠,避免燙傷),特別是腹部和腳趾縫!沒吹乾易感冒或得皮膚病。
    • 指甲修剪: 定期檢查,過長需修剪(用小型寵物指甲剪),剪尖端透明處即可,勿剪到粉紅色血管(血線)。指甲過長會彎曲刺進肉墊造成感染。
刺蝟種類
  1. 互動與馴化 (Handling & Taming):

    • 時間: 請在牠們自然醒來的晚上時段互動(大約晚上8、9點後)。白天硬抓只會讓牠們更緊張。
    • 循序漸進: 初期先讓牠熟悉你的聲音和氣味。把手放進籠子讓牠聞聞(可能被刺一下,別怕)。可用沾有你氣味的乾淨布放入籠中。
    • 溫柔堅定: 學習正確抱法(從身體側面或下方,手掌托住腹部,避開刺)。初期可能縮成一團或噴氣(警戒),持續溫和接觸,說話輕聲。可用零食(蟲蟲)引誘建立正向連結。
    • 耐心: 馴化需要時間(數週到數月),每隻個性差異很大。有些永遠較膽小。尊重牠們的個性,不要強迫。
    • 安全環境: 放風互動時,確保環境安全(無高處掉落風險、無電線、無小孔縫隙卡住、遠離其他寵物)。

刺蝟特徵
刺蝟飼養的挑戰與迷思

  • 迷思:刺蝟很臭? 其實刺蝟本身沒汗腺,體味不重。臭味主要來自排泄物和環境不潔。只要勤清籠子、保持底材乾淨、提供良好通風,不太會有異味。公刺蝟成體有時腺體分泌會有特殊氣味(類似麝香)。
  • 挑戰:醫療資源與費用。 這是刺蝟飼養最大的潛在負擔。台灣專精看刺蝟、有足夠經驗的非犬貓(特寵)獸醫師並不多!且因屬特殊寵物,診療和檢查費用通常比貓狗高。常見疾病包括:皮膚病(蟎蟲、黴菌)、呼吸道感染、牙齒疾病、腫瘤(特別是中老年刺蝟)、神經症狀(Wobbly Hedgehog Syndrome,一種遺傳性退化疾病)等。飼養前務必先確認住家附近是否有能看刺蝟的獸醫院,並預留醫療預算。 我在獸醫院工作時,真的看過太多因醫療費昂貴而放棄治療的案例,很心疼。
  • 挑戰:個性差異大。 不是每隻刺蝟都會變成親人黏人的寵物。有些天生膽小,永遠不喜歡被抱。需要極大耐心和尊重。牠們的互動方式也與貓狗不同(比較靜態,喜歡探索多於被撫摸)。
  • 迷思:刺蝟適合給小孩當寵物? 極度不推薦! 牠們夜行、膽小、身體脆弱(不當抓抱易摔傷)、有尖刺、需要穩定溫度與環境控制、醫療資源稀缺且昂貴,這些對孩童來說都太困難。加上小孩白天想玩,刺蝟卻在睡覺,衝突更大。大人必須是主要照顧者。

刺蝟飼養
刺蝟壽命

談談刺蝟壽命吧。這點很重要,因為養寵物就是一輩子的承諾。一般來說,寵物刺蝟(非洲侏儒刺蝟)的平均刺蝟壽命約在 4到6年。這只是平均數值,就像人一樣,個體差異很大。養得好、遺傳好、運氣好的,有機會活到7歲甚至8歲(算很長壽了)。但反之,如果飼養環境不佳、飲食錯誤、溫度失控、或生病未能及時就醫,刺蝟壽命可能縮短到只有2-3年或更短。

影響刺蝟壽命的關鍵因素有哪些?

  1. 遺傳 (Genetics): 這點我們無法控制,卻是基礎。有些遺傳性疾病(如前面提到的神經退化疾病 Wobbly Hedgehog Syndrome)會嚴重影響壽命和生活品質。購買來源很重要(但台灣繁殖場透明度普遍不足是個現實問題)。
  2. 飼養管理 (Care & Husbandry): 這是飼主能掌握的最大關鍵!前面「刺蝟飼養」篇提到的所有要點都直接影響壽命:
    • 溫度控制: 維持24-27°C恆溫環境。溫度過低導致冬眠嘗試(致死率高)或免疫力下降;溫度過高則會中暑(極度危險)。
    • 飲食均衡: 提供高蛋白、低脂、低碳水的專用飼料為主,搭配適量蟲蟲補充。避免過度餵食導致肥胖(肥胖是引起脂肪肝、心臟病、關節問題的元凶)。
    • 充足運動: 提供夠大的空間和無縫隙的運動輪。運動不足是肥胖主因。
    • 環境衛生: 定期清潔籠舍、更換底材、清洗食水碗和滾輪,減少細菌、黴菌、寄生蟲(如蟎蟲)滋生。
    • 壓力控制: 提供安全的躲藏處,尊重牠們夜行性與獨居性(勿經常在白天打擾或強迫互動),環境保持安靜穩定。
  3. 疾病預防與治療 (Healthcare):
    • 定期健康檢查: 即使看起來健康,也建議每年至少一次帶給有經驗的非犬貓獸醫師做基礎健康檢查(聽診、觸診、體重監測、口腔檢查等)。中老年刺蝟(約3歲後)頻率可增加。
    • 及早發現異常: 飼主需每天觀察刺蝟的精神、食慾、飲水量、排泄狀況(糞便形狀、尿量顏色)、活動力、體重變化(建議每週固定時間量一次)。發現以下警訊立刻送醫:食慾不振超過24小時、精神萎靡、體重快速下降/上升、呼吸困難/有異音、腹瀉或便秘、皮膚異常(脫屑、紅腫、掉刺)、走路搖擺不平衡、身上腫塊等。
    • 口腔保健: 刺蝟容易有牙結石和牙周病(尤其吃過多軟食或年老)。嚴重牙病會影響進食甚至引發全身感染。偶爾提供乾燥蟲乾或專用潔牙零食可能有幫助(效果有限),重點還是定期檢查。
    • 腫瘤: 中老年刺蝟(4歲以上)腫瘤發生率不低,包括惡性與良性。發現異常腫塊務必就醫檢查(可能需要切片)。
  4. 生活品質: 不只是活得久,更要活得好。提供豐富化的環境(安全的玩具、探索空間)、溫和的互動(建立信任而非恐懼)、無痛的狀態(治療疾病、控制慢性病痛),都是提升老年刺蝟壽命與生活品質的關鍵。

刺蝟壽命
刺蝟價錢

最後來談談現實面的「刺蝟價錢」。在台灣,刺蝟的價格差異很大,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:

  1. 毛色/基因 (Color/Morph): 這是最主要的價差因素!常見毛色(如標準棕鹽胡椒 Salt & Pepper)通常最便宜。特殊毛色/基因型則價格較高,例如:

    • 白子 (Albino): 純白色刺、紅色眼睛。
    • 白化 (Leucistic / White): 純白色刺、深色眼睛(非紅眼)。有時臉部有少量色斑。
    • 帕托 (P): 身上有大塊無刺區域(通常為白色),像是穿了一件白背心。
    • 炭黑 (Cinnamon / Dark): 刺色偏深咖啡或黑色。
    • 香檳 (Apricot / Champagne): 刺色呈淡金黃或米白色。
    • 雪花 (Snowflake): 白色刺比例介於鹽胡椒和白子之間。
    • 特殊圖案: 如雙帕托等,更稀有。
  2. 購買來源:

    • 寵物店: 價格相對透明(但有時偏高),選擇可能較少,健康狀況和來源不一定清楚。
    • 專業刺蝟繁殖者: 通常價格較高(反映種公種母、飼育環境與幼獸照顧成本),但優點是較可能提供健康保證、父母資訊、初期飼養諮詢、特定毛色選擇多。尋找信譽良好、願意提供真實飼養環境照片、可追蹤後續的繁殖者很重要。 有些會提供血統紀錄。
    • 領養/送養: 偶爾會有刺蝟中途之家或個人因故無法繼續飼養而釋出。價格通常很低(甚至免費),但須負擔基本用品費用。領養成刺蝟優點是性格較穩定(幼刺蝟變化大),缺點則是可能需處理前任飼養不當造成的習慣或健康問題。
  3. 年齡:

    • 幼刺蝟 (通常6-10週齡): 最常見的購買階段,較容易馴化適應新環境。價格通常最高。
    • 亞成體/成體: 價格可能稍低,但馴化需要更多耐心(尤其是不常被互動的個體)。
  4. 地區: 北部都會區價格通常略高於中南部。

台灣刺蝟價錢行情概覽

刺蝟購買價格區間與考量點
毛色/類型 寵物店價格範圍 (台幣) 專業繁殖者價格範圍 (台幣) 備註
標準鹽胡椒 (Salt & Pepper) $2,500 – $3,500 $3,000 – $4,000 最常見基礎色,繁殖者可能提供更佳健康保證
巧克力/炭黑 (Chocolate/Dark) $3,000 – $4,500 $3,500 – $5,000 顏色較深,受部分飼主喜愛
雪花 (Snowflake) $3,500 – $5,000 $4,000 – $6,000 白色刺比例高於鹽胡椒
白子 (Albino) $4,000 – $6,000+ $4,500 – $7,000+ 紅眼白刺,基因隱性,較稀有。須注意視力可能更弱
白化/白刺黑眼 (Leucistic/White) $4,500 – $6,500+ $5,000 – $8,000+ 非紅眼白刺,通常更受歡迎,價格也最高之一
帕托 (P) $5,000 – $8,000+ $6,000 – $10,000+ 有明顯無刺色塊(通常白色),圖案越特殊對稱越貴
香檳 (Apricot/Champagne) $4,000 – $6,000 $4,500 – $7,000 淡金黃或米白刺色,氣質溫和
成體/特殊狀況 $1,500 – $4,000 $2,000 – $5,000 (視狀況) 或因繁殖退役、主人棄養、輕微健康狀況調整價格
領養/中途 通常無 $0 – $3,000 (酌收部分費用) 通常需簽署認養同意書,費用涵蓋基本檢查與用品

刺蝟價錢
常見疑問解答 (Q&A)

刺蝟的天敵是什麼?

在野外,刺蝟的天敵主要是那些能突破牠們尖刺防禦的動物。最常見的包括:

  • 大型猛禽: 如貓頭鷹、老鷹。牠們有強壯的爪子和喙,有時能將刺蝟翻過來攻擊柔軟的腹部,或從高空將其摔落。
  • 狡猾的哺乳動物: 如狐狸、獾。特別是獾,爪子長而有力,且有耐心,可能將縮成球的刺蝟拖到水邊強迫牠展開,或找到機會攻擊腹部。
  • 蛇類: 某些大型蛇類可能吞食幼刺蝟或體型較小的個體。
  • 人類活動: 這或許是現代刺蝟最大的「天敵」— 車輛(路殺)、農藥、除草劑、棲地破壞、不當放生寵物(如狗貓追逐攻擊)等。 對寵物刺蝟來說,最大的威脅則來自不當的飼養環境(溫度、飲食、衛生)和家中其他寵物(如好奇心重或有狩獵本能的貓狗)。務必將刺蝟籠安置在安全、其他寵物無法直接接觸的地方。

刺蝟的刺有什麼作用?

刺蝟的刺(棘刺)主要有三大功能:

  1. 防禦 (Defense): 這是最主要的功能!當遇到威脅感到害怕時,刺蝟會蜷縮成一團,豎起全身的刺,形成一個幾乎無懈可擊的刺球,讓掠食者無從下口。刺的尖端很銳利,能有效阻嚇攻擊者。這是演化出來最有效的生存策略。
  2. 緩衝保護 (Cushioning): 特別是對於樹棲性或愛攀爬的刺蝟種類(雖然侏儒刺蝟不算愛爬高),當不慎從高處落下時,豎起的刺和蓬鬆的身體結構能提供一定的緩衝,減少衝擊力,保護內臟。
  3. 隔熱保溫 (Insulation): 在寒冷的環境下,刺蝟蜷縮起來時,刺和皮膚之間的空氣層能形成一個隔熱層,幫助保持體溫,減少熱量散失。這對需要度過寒冷季節的歐洲刺蝟尤其重要(雖然寵物侏儒刺蝟應避免低溫)。

補充: 刺蝟的刺並非永久固定,它們會像毛髮一樣脫落更新(稱為Quilling,類似換毛期,幼刺蝟和成刺蝟都會發生)。刺是中空的角質結構,折斷後能再生。刺本身沒有毒,但若被刺傷可能因細菌感染(尤其在環境不潔下)。

刺蝟種類
刺蝟的視力怎麼樣?

簡單來說:刺蝟的視力非常差! 牠們是高度近視眼,只能勉強分辨光影、移動的大致輪廓和明暗變化。想看清楚的細節?辦不到。這也是為什麼牠們在陌生環境或受驚嚇時容易縮成一團 — 因為看不清楚來者是什麼,先防禦再說!

牠們如何彌補視力的不足?主要靠兩項超強感官:

  1. 嗅覺: 這是刺蝟最依賴的感官!濕潤的鼻頭擁有無比靈敏的嗅覺細胞,能偵測氣味分子、辨識食物、感知環境變化、認出飼主(主要靠氣味)、甚至尋找伴侶。牠們的嗅覺能力遠超過人類。
  2. 聽覺: 聽力也非常好,特別是高頻聲音(這有助於牠們在野外偵聽昆蟲的活動聲響)。大耳朵能幫助收集聲音。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很容易嚇到牠們。

所以,跟刺蝟互動時,氣味和聲音遠比視覺重要。輕聲細語、動作溫和,並讓牠們習慣你的氣味,是建立信任的關鍵。移動物品時也記得避免過快或發出太大噪音。

刺蝟適合當寵物嗎?

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「適合」或「不適合」,而是要問:「牠適合『你』嗎?」以及「你是否能提供牠所需要的一切?」作為曾經的獸醫助理和觀察者,我認為在決定飼養前,請誠實地問自己以下問題:

🐾 艾瑪的寵物筆記 | 用專業與溫暖守護毛孩子 

✨ 關於我:從獸醫助理到科普作者

大家好,我是艾瑪,曾是一名獸醫助理,現在是專注寵物健康的科普作者。

在診所的每一天,我都見證著寵物因主人的“小疏忽”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——一隻以為“只是心情不好”的金毛,最終確診腎衰竭;一隻“習慣性吐毛球”的貓咪,其實是慢性腸胃炎……這些經歷讓我明白:許多悲劇,本可以通過常識避免。

於是,我決定用更直接的方式幫助毛孩子——寫易懂、實用、不販賣焦慮的科普,讓每一份愛都多一分科學。

📚 我的內容原則

不寫晦澀的醫學論文,不做標題黨震驚帖。
只寫你真正需要的信息:
症狀辨別:“偶爾吐毛球”和“頻繁吐”的區別?
日常護理:狗狗撓耳朵可能是耳蟎,不是“壞習慣”!
 避坑指南:哪些錢不必花?哪些檢查不能省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