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斑龜,在臺灣的寵物龜界,牠們絕對是「國民寵物」等級的存在!公園水池裡、寵物店的水族箱裡,十隻龜有八隻可能就是牠們。別名「長尾龜」、「珍珠龜」,那個背甲上獨特的放射紋路,還有那條標誌性的長尾巴(公龜尤其明顯),辨識度超高。我還在當獸醫助理那會兒,診所裡最常看到的「病龜」就是斑龜了。原因?十之八九是飼養出了問題!
很多人覺得斑龜「好養」、「耐操」,隨便一個臉盆加點水、丟兩顆飼料就能活?拜託!這種觀念真的害死不少龜龜。斑龜的生命力是比較強韌沒錯,但不代表牠們不需要用心照顧。一隻健康的斑龜,養得好,陪你二三十年絕對沒問題。今天,我就用獸助時期累積的經驗,加上轉行後深入研究的心得,來跟大家聊聊怎麼當個稱職的斑龜家長。
目錄

斑龜介紹
- 學名: Mauremys sinensis (以前也常被歸在Chinemys屬,分類有時會變動)
- 分布: 臺灣原生種!超級珍貴的本土龜種。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池塘、溪流、水田等淡水環境。中國大陸南部、越南等地也有。
- 體型: 成龜背甲長度通常在15-27公分之間(偶爾有超過30公分的巨無霸)。母龜通常比公龜大隻、壯碩一點。
- 最大特徵:
- 背甲: 底色深棕或橄欖綠,每塊椎盾和肋盾上都有明顯的、像樹枝分叉般的黃色或黃褐色放射狀紋路(幼龜尤其鮮艷,隨著年齡增長顏色會變深、紋路可能變模糊)。
- 腹甲: 黃棕色或略帶橘黃,每一塊盾片上都有明顯的、幾乎佔滿整個盾片的大型黑色斑塊。
- 頭部: 頭部黃綠色或橄欖色,眼睛後方有顯眼的黃色條紋延伸至頸部,臉頰和頸部側面也有黃色細縱紋。
- 尾巴: 特別長! 公龜的尾巴尤其粗長,這是區分公母的重要特徵(等一下詳細講)。
- 食性: 雜食性偏肉食。幼龜時期肉食性強烈,隨著成長會攝取更多植物性食物(水草、蔬果)。在野外,牠們吃小魚、蝦、螺、昆蟲、水生植物、掉落的果實等。
- 習性: 水棲性強,大部分時間待在水裡,但非常需要上岸休息、曬太陽(曬背)。白天活動為主,生性溫馴但也容易緊張。水質好不好,對牠們健康影響超大!

公?母?傻傻分不清楚?斑龜性別辨識超簡單
這真的是獸醫助理時期被問到爛的問題!其實看斑龜的公母,掌握幾個關鍵點就夠了:
辨識特徵 | 公龜 | 母龜 |
尾巴 | 粗大、長、洩殖孔離腹甲末端較遠 | 短小、細、洩殖孔離腹甲末端較近 |
腹甲 | 略微向內凹陷 (方便交配時穩定) | 平坦 |
體型 | 通常較小、瘦長 | 通常較大、圓潤厚實 |
前爪指甲 | 較長 (尤其第一指,求偶時會揮舞) | 較短 |
性格(非絕對) | 較活潑好動、可能比較兇一點 | 較溫馴沉穩 |
重點來了:尾巴是最好認的指標! 公龜那條尾巴真的非常顯眼,又粗又長,末端比較尖,你看一眼就大概有數了。母龜的尾巴相對短小很多。腹甲的凹陷(公)和平坦(母)也很關鍵,特別是成龜比較明顯。指甲長短也是一個佐證。記得,通常要等龜龜長到一定大小(背甲10-12公分以上)這些性徵才會比較明顯,小龜時期很難判斷。

打造五星級龜宅:斑龜飼養環境核心攻略
好啦,知道你很想趕快把龜龜帶回家,但「家」先準備好最重要!這裡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,也是我見過最多龜龜生病的原因。我們一樣樣來:
1. 斑龜飼養環境:容器大小
這是最常見、最嚴重的錯誤!很多人用那種小小的、圓形的「烏龜缸」,或者隨便一個塑膠盆就養了。拜託,那是監獄,不是家!斑龜需要空間游泳、探索、運動。空間不足會導致壓力大、活動量不足(肥胖、骨骼畸形)、水質惡化超快。
- 最低最低要求:
- 長度至少是龜龜背甲長度的 5倍 (例如龜背甲10公分,缸長至少50公分)。
- 寬度至少是龜龜背甲長度的 3倍。
- 高度要夠深,能提供足夠水深(下面講),還要預留曬台高度。
- 理想規格: 越大越好!真的,龜龜會感謝你。長度 80公分起跳 的缸(或整理箱、訂做龜池)對於一隻成體斑龜來說是比較舒適的起點。養多隻?空間請加倍再加倍!斑龜領域性不強,但空間擠還是會打架、緊迫。(我的經驗談:用大型的塑膠整理箱改裝,CP值超高!)
- 千萬別用: 圓形缸(會讓龜龜迷失方向感,極度緊迫!)、小得可憐的所謂「烏龜快樂缸」(一點都不快樂!)、深度不足無法游泳的臉盆/水桶。

2. 斑龜飼養環境:水質管理
水質!水質!水質! 講三次,因為超級無敵重要!斑龜大部分時間泡在水裡,吃喝拉撒睡都在水裡。髒水、臭水、充滿氨和亞硝酸鹽的水,對牠們的皮膚、甲殼(爛甲)、眼睛(白眼)、呼吸道(肺炎)都是慢性毒藥。診所裡看到的爛甲、白眼病例,九成跟水質爛有關。
- 過濾系統:必備!
- 為什麼需要? 過濾器能物理過濾髒污(便便、食物殘渣),更重要的是「生物過濾」— 培養硝化菌,把有毒的氨(尿)轉化成毒性較低的亞硝酸鹽,再轉化成低毒的硝酸鹽。沒養好硝化菌,水再怎麼換都是毒水!
- 選哪種? 強烈建議使用「外部過濾桶」或上部過濾。這兩種過濾空間大,培菌效果好,維護也相對方便。圓筒過濾效果最佳但較貴,上部過濾CP值高但可能吵一點。 那種小小的沉水過濾或瀑布過濾?對斑龜來說,效果非常有限,除非你缸很小、龜很小。
- 過濾器流量: 選擇標示流量是你總水體體積 5-10倍 的型號(例如水體50公升,選每小時流量250-500公升的過濾器)。斑龜排泄量大,過濾要夠力!
- 換水頻率: 即使有強大過濾,定期換水仍是必須的,目的是移除累積的硝酸鹽和部分無法過濾的物質。
- 有良好過濾: 每週換掉 1/3 到 1/2 的水。
- 過濾不夠力或沒過濾: 可能需要 每天或每兩天 換掉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水(但這對龜和硝化系統都是很大壓力,不推薦長期這樣)。
- 怎麼換?
- 使用 除氯劑 處理自來水(氯和氯胺對龜鰓和皮膚有害)!這錢不能省。
- 新水溫度和缸內水溫要 盡量一致,溫差過大會讓龜龜感冒甚至肺炎。
- 可以用虹吸管抽掉缸底的髒污(順便當清潔)。
- 水溫控制:
- 適宜水溫: 24-28°C 是斑龜最舒服、最活躍、消化最好的溫度範圍。(診所經驗:很多拒食、消化不良的龜,單純是水溫太低!)
- 低於20°C: 活動力、食慾會明顯下降。長期低溫易生病。
- 需要加溫棒嗎? 如果環境溫度無法穩定維持在24°C以上,強烈建議使用水族用加溫棒!選擇有溫控、防爆殼的品質好一點的產品(雜牌或劣質的有煮龜湯的風險!)。記得搭配保護套,防止龜龜燙傷或撞破。加溫棒功率要夠(一般建議每公升水配1.5-2瓦)。
- 溫度計必備! 隨時監控水溫,別靠感覺。

3. 斑龜飼養環境:曬背裝備
斑龜是變溫動物,需要外在熱源來提升體溫、幫助消化、活化免疫系統。更重要的是,牠們需要UVB紫外線來合成維生素D3,進而幫助吸收食物中的鈣質。沒有足夠的UVB,就算你餵再多鈣粉,龜龜也會得代謝性骨病(MBD) — 軟殼、骨骼變形、甚至癱瘓,非常痛苦且難以逆轉。在診所看過幾例嚴重的MBD幼龜,真的很心疼。
- 曬背平台:
- 必須有! 提供一個完全離開水面、能讓龜龜全身乾燥、穩固不翻倒的平台。可以用沉木、岩石、浮島、專用的曬台等。平台要足夠大,讓龜龜能輕鬆爬上去、趴好。
- 位置: 設置在缸的一端,方便打造溫度梯度(下面講)。
- 熱源(UVA):
- 作用: 提供熱能,讓龜龜曬背時體溫升高(模擬太陽的熱力)。
- 裝備: 使用爬蟲專用的 聚熱燈泡 (Basking Spot Lamp) 或 陶瓷放熱器 (Ceramic Heat Emitter, CHE)。CHE只發熱不發光,適合需要24小時加溫或夜間加溫時使用。
- 設定:
- 燈泡懸掛在曬台正上方。
- 曬台表面溫度應控制在 32-35°C 之間(幼龜可稍高一點點)。用溫度槍實際測量最準!燈泡瓦數、高度都要以此為準調整。
- 燈具需搭配穩固的燈罩(避免燙傷龜龜或引發火災)。
- UVB燈管:
- 作用: 提供關鍵的 UVB 紫外線,合成維生素D3。無法被玻璃或壓克力阻隔!
- 裝備: 選擇 專用爬蟲UVB燈管 (線性燈管效果優於燈泡型)。品牌如 Zoo Med, Exo Terra, Arcadia 等有信譽的。 絕對不要用一般水族燈或家用照明燈泡!那些幾乎不含UVB。
- 選擇與安裝:
- 強度: 根據燈管距離曬台的距離,選擇 5.0 或 10.0 UVB強度的燈管。一般建議燈管距離曬台30-45公分(參考燈管包裝說明)。
- 位置: UVB燈管應與聚熱燈並排安裝在曬台上方,確保龜龜曬熱的同時也能接收到足量UVB。
- 壽命: UVB燈管會衰退,即使燈還亮著,UVB輻射量也會大幅下降。建議每6-12個月就更換一次(看品牌和型號)!別省這個錢,失效的燈等於沒裝。
- 溫度梯度: 在缸內營造溫度變化區域非常重要!
- 曬台區: 最熱 (32-35°C)。
- 水溫區: 維持在適宜水溫 (24-28°C)。
- 遠離燈的區域: 水溫可稍低 (例如22-24°C)。
- 這樣龜龜可以根據自身需求,選擇喜歡的位置待著,調節體溫。

4. 斑龜飼養環境:底材選擇
底材不是必須的。裸缸(缸底啥都不鋪)其實最容易清潔維護,確保沒有殘渣藏污納垢。如果想鋪設:
- 可考慮: 大顆的鵝卵石(比龜龜頭大,無法誤吞)、河灘石,鋪薄薄一層方便清理。
- 絕對避免:
- 細沙、小石子: 極易誤食,導致腸胃堵塞,致命風險高!尤其幼龜!
- 彩色人工底砂: 可能有毒,或含尖銳顆粒刮傷龜龜。
- 水草泥: 會讓水變得很渾濁,且可能改變水質參數,不適合新手。
- 尖銳的貝殼、裝飾:可能劃傷皮膚或腹甲。
從小吃到大:斑龜飲食營養全攻略
龜龜養得壯不壯,吃什麼是關鍵!斑龜是雜食性,但不同階段側重不同。很多人以為龜龜只吃飼料?大錯特錯!單一飲食是營養不良的根源。
1. 斑龜飲食:幼龜 (
- 食性偏重: 肉食性強烈。需要大量蛋白質支持快速生長。
- 主食推薦:
- 優質幼龜專用飼料: 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(>40%)、營養均衡的知名品牌飼料(如 Mazuri, Zoo Med, Repashy, 高夠力龜飼料等)。這是方便、營養相對均衡的基礎。
- 活餌/鮮食: 非常重要! 提供豐富營養來源和天然覓食行為。安全選擇包括:
- 切碎的 小魚(朱文錦、黑殼蝦 – 需確保來源安全無寄生蟲病菌,冷凍處理過較保險)
- 去殼切碎的 螺肉、蚯蚓、紅蟲(冷凍或活體)
- 偶爾少量 水煮雞胸肉/瘦牛肉碎(無調味)
- 植物性食物: 少量提供,讓牠們開始接觸。如:浮萍、洗淨切碎的 大陸妹、A菜、地瓜葉、小黃瓜。
- 餵食頻率: 每天1-2次,量控制在 15分鐘內能吃完 為原則。吃不完的殘餌立刻撈掉!否則污染水質。
- 補鈣超級重要!
- 每次餵食,在食物上 輕灑一層 爬蟲專用含D3鈣粉(鈣磷比至少2:1)。幼龜對鈣需求超高!
- UVB燈必須足夠有效!沒有UVB,補再多鈣也吸收不了!

2. 斑龜飲食:亞成體到成龜 (>10公分背甲)-均衡飲食
- 食性調整: 雜食性更明顯,植物性食物比例應顯著增加(約佔總食量40%-60%)。
- 主食推薦:
- 優質成龜飼料: 蛋白質含量可稍低(約30%-35%),纖維含量稍高的飼料。
- 大量新鮮蔬菜: 應成為日常主食的重要部分!深綠色葉菜是首選:
- 推薦: 地瓜葉、大陸妹、A菜、萵苣(少量,水分多營養低)、油菜、小芥菜、胡蘿蔔(切絲或薄片)、彩椒(去籽)、小黃瓜、南瓜(蒸軟)、浮萍、水芙蓉(無農藥)。
- 偶爾: 少量水果如蘋果、草莓、藍莓(當點心,糖分高不宜多)。
- 避免: 菠菜、莧菜(草酸高,影響鈣吸收)、包心白菜、高麗菜(甲狀腺腫素疑慮)、菇類、豆類、洋蔥大蒜等刺激性食物。
- 動物性蛋白: 仍需提供,但頻率和量減少。每週2-3次即可。選擇同上(小魚、蝦、螺肉、蚯蚓、品質好的冷凍紅蟲/赤蟲、優質飼料)。少餵豬肉、麵包蟲/大麥蟲(脂肪太高,外殼難消化)。
- 餵食頻率: 成龜 每1-2天餵一次 即可(根據活動量和體型調整),同樣遵守 15分鐘法則。
- 補鈣: 每週補充 含D3鈣粉2-3次。UVB持續提供。
- 優質幼龜專用飼料: 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(>40%)、營養均衡的知名品牌飼料(如 Mazuri, Zoo Med, Repashy, 高夠力龜飼料等)。這是方便、營養相對均衡的基礎。
- 活餌/鮮食: 非常重要! 提供豐富營養來源和天然覓食行為。安全選擇包括:
- 切碎的 小魚(朱文錦、黑殼蝦 – 需確保來源安全無寄生蟲病菌,冷凍處理過較保險)
- 去殼切碎的 螺肉、蚯蚓、紅蟲(冷凍或活體)
- 偶爾少量 水煮雞胸肉/瘦牛肉碎(無調味)
- 每次餵食,在食物上 輕灑一層 爬蟲專用含D3鈣粉(鈣磷比至少2:1)。幼龜對鈣需求超高!
- UVB燈必須足夠有效!沒有UVB,補再多鈣也吸收不了!

2. 斑龜飲食:亞成體到成龜 (>10公分背甲)-均衡飲食
- 優質成龜飼料: 蛋白質含量可稍低(約30%-35%),纖維含量稍高的飼料。
- 大量新鮮蔬菜: 應成為日常主食的重要部分!深綠色葉菜是首選:
- 推薦: 地瓜葉、大陸妹、A菜、萵苣(少量,水分多營養低)、油菜、小芥菜、胡蘿蔔(切絲或薄片)、彩椒(去籽)、小黃瓜、南瓜(蒸軟)、浮萍、水芙蓉(無農藥)。
- 偶爾: 少量水果如蘋果、草莓、藍莓(當點心,糖分高不宜多)。
- 避免: 菠菜、莧菜(草酸高,影響鈣吸收)、包心白菜、高麗菜(甲狀腺腫素疑慮)、菇類、豆類、洋蔥大蒜等刺激性食物。
- 動物性蛋白: 仍需提供,但頻率和量減少。每週2-3次即可。選擇同上(小魚、蝦、螺肉、蚯蚓、品質好的冷凍紅蟲/赤蟲、優質飼料)。少餵豬肉、麵包蟲/大麥蟲(脂肪太高,外殼難消化)。
絕對禁止的食物!
- 含鹽、調味過的人類食物: 鹹死龜龜!腎臟負擔超大!
- 乳製品: 龜龜無法消化乳糖!
- 高脂肪食物: 豬肉、肥肉、過多麵包蟲/大麥蟲 → 脂肪肝。
- 有毒植物: 許多觀賞植物對龜有毒(如黃金葛、萬年青、常春藤)。別亂餵庭院摘的花草。
- 加工食品: 麵包、餅乾、火腿、香腸… 完全不合適!
我的餵食小撇步:有時候我會把蔬菜葉片夾在曬台的縫隙裡,讓龜龜需要「抬頭」去啃食,增加一點活動量,模擬野外覓食。牠們會吃得特別起勁!

健康警報室:斑龜常見疾病與預防
在診所最常幫獸醫師處理的龜病患,就是斑龜了。很多病其實都能透過正確飼養預防!當個細心的主人,每天花幾分鐘觀察你的龜龜,非常重要!這裡列出幾種最常見的:
1. 爛甲病 (Shell Rot)
- 成因: 水質長期惡劣是主因!細菌或真菌感染甲殼底層組織。外傷導致細菌侵入也可能。營養不良(尤其缺維生素A)會讓抵抗力下降。
- 症狀:
- 甲殼(尤其腹甲、甲縫邊緣)出現 白色、黃色、紅色或棕色的斑塊或潰瘍。
- 甲殼變 軟、凹陷、有異味。
- 嚴重時甲殼 剝落、流血、露出底下組織,非常疼痛!
- 預防:
- 維持優良水質! 維持優良水質! 維持優良水質! (太重要了!)
- 提供足夠的曬背區域,讓龜殼保持乾燥。
- 均衡營養,增強免疫力。
- 缸內避免尖銳物導致外傷。
- 治療: 必須看專業的爬蟲獸醫! 通常需要清創(刮除壞死組織)、塗抹外用藥膏、口服抗生素、改善飼養環境。嚴重感染會致命!

2. 呼吸道感染 / 肺炎 (Respiratory Infection / Pneumonia)
- 成因: 溫差過大(尤其換水時水溫劇變、環境通風不良)、水溫過低、緊迫、環境衛生差(空氣污濁、水質差)、維生素A缺乏。
- 症狀:
- 張嘴呼吸、呼吸困難(你會看到脖子大幅伸縮)。
- 鼻孔 堵塞、流鼻水或泡泡(可能帶有分泌物)。
- 在水裡 側浮、傾斜、游泳失去平衡(肺部感染影響浮力)。
- 發出 喘鳴聲或咳嗽聲。
- 食慾下降、精神萎靡。
- 預防:
- 嚴格控制溫差(換水時注意!),維持穩定適宜溫度。
- 保證良好水質和環境通風。
- 減少環境緊迫(避免過度打擾、缸的位置穩定)。
- 提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(如胡蘿蔔)或適量補充(需獸醫指導,過量有毒)。
- 治療: 緊急送醫! 肺炎進展很快,致死率高。需要獸醫診斷(可能需要X光),給予抗生素(注射或口服)、環境溫度提高(通常調到30°C左右)、必要時霧化治療。

3. 白眼病 (Swollen Eyes / Conjunctivitis)
- 成因: 水質差(刺激眼部)、維生素A缺乏(導致眼部黏膜抵抗力下降)、細菌感染、異物刺激。
- 症狀:
- 眼睛 緊閉、無法睜開。
- 眼部周圍 腫脹、發紅。
- 眼睛內部或周圍可能有 白色或黃色的分泌物。
- 因為看不見,導致 拒食。
- 預防:
- 維持優良水質!
- 提供均衡飲食,確保足夠維生素A攝取(安全方式:適量含β-胡蘿蔔素的蔬果如胡蘿蔔、南瓜)。
- 避免水中有刺激性物質。
- 治療: 輕微者可嘗試改善水質和環境,溫水輕輕清潔眼部周圍。若無改善或情況嚴重(腫脹、拒食),需就醫。獸醫可能給予眼藥膏、維生素A補充劑或抗生素。維生素A缺乏是根本原因之一時,需長期調理飲食。

4. 代謝性骨病 (MBD – Metabolic Bone Disease)
- 成因: 長期缺乏UVB照射 和/或 鈣質攝取不足 / 磷鈣比失衡 / 維生素D3缺乏。導致骨骼無法正常礦化,變軟、變形。
- 症狀:
- 背甲或腹甲變軟(按壓有彈性,正常龜殼是堅硬的)。
- 骨骼畸形: 背甲拱起或塌陷、喙(嘴巴)變形(俗稱「地包天」或「天包地」)、四肢關節腫大、四肢無力、跛行。
- 嚴重時: 抽搐、癱瘓、骨折、內臟器官受壓迫衰竭。
- 預防:
- 提供有效且足量的UVB照射!(燈管按時更換)
- 定期補充 含D3的鈣粉(尤其幼龜和繁殖期母龜)。
- 提供 高鈣低磷 的食物(綠葉蔬菜多鈣,蟲類高磷要適量)。
- 避免過量餵食高磷食物(如肉類、昆蟲)。
- 治療: 早期發現調整環境(加強UVB、補鈣)可能有改善。中後期骨骼變形是永久性的!只能緩解症狀、防止惡化、處理併發症。預防勝於治療!

關於「放生」:請千萬不要!
我知道很多人出於「善心」,想把龜龜放到公園池塘或河裡「回歸自然」。但這絕對是錯誤且殘忍的行為!
- 環境不適應: 長期人工飼養的斑龜,已失去野外覓食、躲避天敵、適應水溫變化等能力,放生等於判牠死刑。
- 疾病傳播: 寵物龜可能帶有野外沒有的病菌或寄生蟲,威脅原生龜群。
- 基因污染: 公園池塘裡的「斑龜」很多其實是外來種(巴西龜、甜甜圈龜等),或雜交個體。放生人工飼養的斑龜進去,會造成基因污染,危害本土原生斑龜的基因純度。
- 破壞生態: 大量放生龜會破壞當地水域生態平衡。
龜友常見Q&A:
Q:斑龜不能曬自然太陽光嗎?
當然可以,而且天然陽光是最好的UVB來源!但問題是:
- 隔著玻璃曬? UVB被玻璃擋掉99%以上,無效!
- 直接放戶外? 風險極高! 溫差變化大(中暑或失溫)、天敵(鳥、貓、狗)、逃跑、污染(空氣、雨水)、無法控制照射時間(過量UV也有害)。如果沒有安全、可控的戶外圍欄環境(有陰涼處、水深足夠躲避、防逃防天敵),不建議長期或無人看管下進行。偶爾在嚴密監護下,短時間曬曬溫和的晨光或傍晚陽光是可以的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