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喲,說起這個「素食餅乾」啊,我一開始真的有點懷疑人生。你說,沒有奶油、沒有雞蛋、沒有牛奶,這餅乾還能叫餅乾嗎?不會硬得像石頭?還是淡而無味?尤其像我這種愛吃甜點又不想吃得太有負擔(年紀大了嘛…),還有朋友是純素者,總想準備點像樣的點心招待人家。以前只能買市售的,但老實說,很多素食餅乾要嘛貴森森,要嘛那個口感…嗯,你懂的,有時候會默默想:「這真的是餅乾嗎?」或是甜到讓你懷疑人生,油膩感揮之不去。
所以,身為一個手癢又愛吃的人,我決定自己跳下來研究!這幾年,我的廚房簡直成了「素食餅乾」實驗戰場,烤焦的、太硬的、黏牙的、散架的…什麼慘案都發生過(菸)。但!失敗真的是成功的老媽,現在總算摸出一點門道,發現做素食餅乾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而且完全可以做到香、酥、脆,甚至比傳統餅乾更清爽不膩!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的血淚經驗和幾款經過親友認證、我自己也超愛的私房食譜,保證簡單、材料好找,重點是— 好吃!
目錄
先聊聊素食餅乾的關鍵密碼:那些取代明星們
做素食餅乾,靈魂就在於如何取代奶油、雞蛋、牛奶這些傳統餅乾的靈魂角色。試過一輪,真心覺得找到對的「替身演員」就成功一大半!來看看我的心得:
- 奶油替代品:
- 椰子油(冷藏固態): 我的最愛!尤其是做需要酥脆口感的餅乾(像下面要教的燕麥葡萄乾)。它凝固點高,打發後能帶入空氣,口感很棒。記得要用「精製椰子油」,才不會有濃濃椰子味影響風味(除非你想要椰子味啦)。缺點是天熱容易軟化,操作要快。
- 植物油(葵花油、葡萄籽油): 方便!液體狀,容易拌勻。做出來的餅乾口感會比較「酥鬆」(像酥餅那種),可能沒那麼脆。要選味道清淡的油,橄欖油味道太重不適合。有時候我會加一點點芝麻油提香,但真的只能「一點點」!
- 堅果醬(花生醬、杏仁醬): 哇!這個是風味擔當!尤其做花生醬餅乾簡直絕配。它本身含油,能潤滑麵團,增加濃鬱感和濕潤度(讓餅乾不會乾巴巴)。記得選「無糖、無鹽」的純堅果醬才好控制甜鹹度。我用過一次帶顆粒的杏仁醬做巧克力餅乾,口感層次很棒!
- 酪梨: 實驗過一次,熟透的酪梨泥可以部分取代油脂,增加濕潤度和營養價值,但風味…嗯,有點特別,要看搭什麼。做巧克力口味的比較能掩蓋。
替代品 | 口感影響 | 優點 | 缺點/注意 | 適合餅乾型別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冷藏固態椰子油 | 酥脆、較接近奶油 | 易打發、效果好 | 天熱軟化快、精製才無味 | 燕麥、巧克力豆、奶油風味 |
清淡植物油 | 酥鬆、較軟 | 操作簡便、成本低 | 缺乏打發空氣感、易油膩 | 酥餅、軟餅乾、香料餅乾 |
無糖堅果醬 | 濕潤、濃鬱、紮實 | 風味強、增加滿足感 | 風味限制、需調整液體量 | 花生醬、巧克力堅果、能量棒 |
熟酪梨泥 | 濕潤、較密實 | 健康脂肪、creamy | 易有生味、顏色影響 | 深色餅乾(巧克力)、少量搭配 |
- 雞蛋替代品: 雞蛋在餅乾裡主要負責黏合、濕潤和一點膨脹。素食餅乾這部分反而相對簡單!
- 亞麻籽蛋 / 奇亞籽蛋: 1大匙亞麻籽粉或奇亞籽粉 + 3大匙水,攪拌靜置5-10分鐘變稠。超好用!幾乎是我現在的首選,尤其亞麻籽粉味道中性。它提供黏性和一點點濕潤度,讓餅乾不會散開。上次做巧克力脆片用這個,效果讚。
- 蘋果泥 / 香蕉泥: 約1/4杯泥取代一顆蛋。這兩位能增加濕潤度和天然甜味,但餅乾口感會比較「軟Q」或「蛋糕感」,不那麼脆。香蕉味很搶戲,蘋果泥比較溫和。適合燕麥、胡蘿蔔蛋糕型別的餅乾。
- 嫩豆腐(過篩): 約1/4杯取代一顆蛋。提供濕潤和黏性,味道中性。但要注意水分,擠乾一點比較好,我有次水太多,餅乾變鐵餅…。
- 市售純素蛋粉: 方便,照說明用。效果穩定,但就多一個購買專案。
重點筆記: 如果你發現你的素食餅乾容易碎裂,可能雞蛋替代品的「黏合力」不夠,試試增加亞麻籽蛋的量或用嫩豆腐!
- 牛奶替代品: 這個最簡單!任何你喜歡的植物奶都可以:豆漿、燕麥奶、杏仁奶、椰奶(會帶椰子味唷)。加多少就等量替換食譜中的牛奶就好。我個人偏好無糖豆漿或燕麥奶,味道中性。記得用「無糖」的,甜度自己控制比較好。

「糖」的甜蜜選擇題:
做素食餅乾,糖也是學問。除了常見的二砂、砂糖,我也愛用:
- 椰糖: 礦物質風味,焦糖香,GI值較低(相對啦)。但顏色深,做出的餅乾顏色也會比較深。
- 楓糖漿 / 龍舌蘭蜜: 液態糖,風味獨特。用它們的話,記得要稍微減少一點其他液體(像植物奶或水)的量,不然麵團會太濕。楓糖配核桃,絕配!
- 黑糖: 香氣濃鬱,適合薑餅、燕麥類。
- 代糖 (羅漢果糖、赤藻糖醇): 想要低卡無負擔就靠它們。但要選耐烘焙的種類,有些代糖遇熱會變苦(慘痛教訓!),用量也可能跟砂糖不同,要看包裝說明。口感上會有點涼感,有些人可能不愛。
我的真心話時間:市售素食餅乾小評比
自己動手做之前,我可是試吃了不少牌子(為了研究嘛!)。這裡小小分享一下我的主觀感受,給大家參考(絕對不是業配,有些還是我自己花錢買的):
- 品牌A (主打有機原料): 哇,價格真的…很有機。口感偏硬脆,甜度適中,但香氣有點單薄,吃起來有點「健康感」太重,少了點滿足感。適合超級注重原料來源的人。
- 品牌B (標榜無麩質純素): 口感很特別,有點沙沙粉粉的(應該是無麩質粉的關係),味道OK,但對我來說有點太甜了,吃完一塊就膩。無麩質又純素本來就是挑戰啦。
- 品牌C (網紅推爆款): 包裝超美!但一開啟,那個油味…嗯,有點重。吃起來也偏油,雖然酥但負擔感大,而且素食餅乾的甜味有點人工感(個人感覺)。不會回購。
- 品牌D (老牌食品廠出的): 中規中矩,口感像傳統餅乾,但成分表落落長,有些看不懂的東西,也有棕櫚油。偶爾解饞OK,但不會常吃。
結論: 說真的,自己做的調整空間最大!可以控制油、糖、原料品質,還能做成自己最愛的口味。市面上要找到「香酥不油、甜度適中、成分單純」又價格合理的素食餅乾,真的要靠運氣。這也是我踏入烘焙坑的主要原因之一啦!
好啦,鋪墊了這麼多(你知道的,做餅乾總要先搞清楚傢伙事兒),終於要進入重頭戲— 食譜分享!這幾款是我失敗N次後,調整出來的黃金比例,成功率超高,朋友們都說吃不出是素的!尤其推薦給剛開始嘗試做素食餅乾的你。

香酥燕麥葡萄乾素食餅乾 (我的療癒首選!)
這款是我冰箱常備的麵團!烤幾片當下午茶,配無糖茶或黑咖啡,超級滿足。關鍵在於椰子油帶來的酥脆感和燕麥的嚼勁。
食譜靈魂: 用冷藏固態椰子油模擬奶油的打發效果,搭配亞麻籽蛋提供黏合。
食材:
- 中筋麵粉 120克 (過篩)
- 快煮燕麥片 80克 (不是即溶燕麥喔!)
- 小蘇打粉 1/2茶匙
- 肉桂粉 1茶匙 (不愛可略,但我覺得是靈魂!)
- 鹽 一小撮
- 精製椰子油 (冷藏固態) 100克 — 一定要固態!
- 椰糖或二砂 70克 (喜歡甜一點可加到80克)
- 香草精 1茶匙
- 亞麻籽蛋: 1大匙亞麻籽粉 + 3大匙水 (拌勻靜置10分鐘)
- 葡萄乾 80克 (先用熱水或蘭姆酒泡10分鐘瀝乾,更軟更香!可用蔓越莓乾替代)
- 核桃或胡桃 (切碎) 50克 (可選,增加口感)
做法:
- 前置: 亞麻籽粉加水拌勻成亞麻籽蛋,靜置。葡萄乾泡軟瀝乾。椰子油一定是冷藏拿出來硬硬的狀態。核桃切碎。烤箱預熱 180度C。烤盤鋪烘焙紙。
- 乾粉混合: 把麵粉、燕麥片、小蘇打粉、肉桂粉、鹽,在一個大碗裡用打蛋器攪勻就好。放旁邊。
- 打發關鍵: 用電動打蛋器(手動會很累!),把「固態」椰子油和椰糖(或二砂)放入另一個大碗,中高速打發約3-5分鐘,直到顏色變淺、體積蓬鬆變大,像打發奶油那樣。這步驟是餅乾酥脆的關鍵!別偷懶!打好後加入香草精拌勻。
- 濕料結合: 把泡好的亞麻籽蛋糊,加入打發的椰子油糖糊裡,用刮刀或手動打蛋器拌勻就好,不用過度。
- 合體: 把步驟2的乾粉混合物,分2次倒入步驟4的濕料中。用刮刀用「切拌+按壓」的方式混合(像炒菜那樣翻),千萬不要攪拌過度! 看到還有一點點乾粉殘留就可以停手了。
- 加入果乾堅果: 加入瀝乾的葡萄乾和切碎的核桃(如果用),輕輕拌進去就好。
- 整形冷藏: 這時麵團會有點軟黏。用湯匙挖取適當大小(我喜歡直徑約4-5公分的球),稍微在手心捏緊成球狀(不要太用力壓實),間隔排在鋪好紙的烤盤上。用叉子或杯底稍微壓扁一點點(壓太扁烤出來會很薄)。重要! 把整個烤盤放進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(甚至1小時更好)。這讓椰子油重新凝固,餅乾才不會攤成大餅!
- 烘烤:冰好的麵團送進預熱好的烤箱,烤 12-15分鐘。看到邊緣變成漂亮的金黃色就可以出爐了!中間可能看起來還有點軟,沒關係!重點:出爐後,讓餅乾在烤盤上「冷卻至少10分鐘」 再移到網架上。這時它會繼續變硬變酥。熱的時候拿絕對散掉!冷透後密封儲存。
口感點評: 酥!香!帶點肉桂的溫暖,燕麥嚼感,葡萄乾的甜和核桃的香。椰子油讓它超酥脆,完全沒有油膩感。亞麻籽蛋完美黏合,不會散開。這款是我心中 素食餅乾 的經典款!成功率也高。

濃鬱純素花生醬巧克力豆餅乾 (罪惡感最低的滿足!)
花生醬和巧克力是天作之合!用花生醬本身自帶的油脂,做出濃鬱濕潤的餅乾,吃起來超有滿足感,但其實沒額外加油脂(或少加),罪惡感降低!
食譜靈魂: 無糖純花生醬是油脂和風味來源,搭配亞麻籽蛋黏合。
食材:
- 中筋麵粉 130克 (過篩)
- 小蘇打粉 1/2茶匙
- 鹽 1/4茶匙 (更能帶出花生醬風味)
- 無糖、無鹽的滑順花生醬 250克 — 一定要純花生醬!成分只有花生那種!有顆粒的口感更豐富。
- 椰糖或二砂 80克 (花生醬無糖,甜度靠這裡)
- 亞麻籽蛋: 1大匙亞麻籽粉 + 3大匙水 (拌勻靜置10分鐘)
- 香草精 1茶匙
- 無糖豆漿或燕麥奶 1-2大匙 (視麵團乾濕調整)
- 純素巧克力豆 100克 (選耐烤的)
做法:
- 前置: 做亞麻籽蛋,靜置。烤箱預熱 175度C。烤盤鋪烘焙紙。
- 濕料混合: 在一個大碗裡,放入花生醬、椰糖(或二砂)、亞麻籽蛋糊、香草精。用刮刀或手動打蛋器,用力攪拌均勻,直到完全混合、質地滑順。這時會很濃稠。
- 乾粉加入: 將過篩的麵粉、小蘇打粉和鹽,加入花生醬糊中。用刮刀切拌,直到看不到乾粉。注意: 麵團會非常非常濃稠厚重,攪拌需要點力氣。
- 調整濕度: 加入1大匙植物奶,拌勻看看。如果麵團還是乾到捏不起來(不同花生醬油脂含量差異大),可以再加1大匙。目標是能捏成團不散開,但仍是偏乾的麵團。
- 加入巧克力豆: 倒入巧克力豆,拌勻。
- 整形: 因為麵團很實,直接用湯匙挖取,用手捏緊成球(約直徑3-4公分),放在烤盤上,間隔大一點(不太會攤開),用叉子壓出經典的十字紋路(壓扁一點點就好)。
- 烘烤: 烤 10-12分鐘。邊緣定型、稍微上色即可出爐。一樣!出爐後在烤盤上放 5-10分鐘 再移動。熱的時候超軟,冷卻後會變結實濕潤。
口感點評: 濃!鬱!花生香氣爆炸!口感是濕潤帶點嚼勁的,因為沒額外加油,吃起來相對沒負擔(心理上啦),巧克力豆點綴超加分。這款是我用來征服「非素」朋友的秘密武器!他們常問:「這真的是素的?花生醬味好濃!」絕對是讓人愛上的 素食餅乾。

極簡芝麻海鹽脆餅 (鹹香涮嘴,停不下來!)
吃膩了甜餅乾?這款鹹香脆口的絕對讓你驚艷!材料超簡單,步驟超快,失敗率極低。重點是超級無敵涮嘴,配茶配啤酒都讚!
食譜靈魂: 芝麻本身的香氣和油脂,加上一點點油就能達到酥脆效果。
食材:
- 低筋麵粉 100克 (過篩)
- 無鋁泡打粉 1/4茶匙 (可有可無,加了更蓬一點點)
- 鹽 1/4茶匙 (另外準備一點粗海鹽裝飾用)
- 白芝麻 30克
- 黑芝麻 30克 (或全用一種也行)
- 液態植物油 (葵花油或葡萄籽油) 35克 — 這次用液態油!
- 無糖豆漿或水 30克 (喜歡鹹一點可減5克)
- 楓糖漿或龍舌蘭蜜 10克 (提味用,吃不出甜味)
做法:
- 前置: 烤箱預熱 170度C。烤盤鋪烘焙紙。所有材料秤好。
- 乾粉混合: 低筋麵粉、泡打粉、鹽、黑白芝麻,全部放入大碗混合均勻。
- 濕料混合: 另一個小碗,混合植物油、植物奶(或水)、楓糖漿,攪勻。
- 合體: 把濕料倒入乾料中。用刮刀或筷子,以「切拌」的方式混合成團。一開始會很散,繼續按壓切拌,直到看不見乾粉,成為一個有點粗糙的麵團。
- 整形: 把麵團倒在兩張烘焙紙中間。用擀麵棍擀開,擀成厚度約 0.3-0.4公分 的超薄片!越薄越脆!小心用力均勻。
- 切割裝飾: 撕開上面那層烘焙紙。用披薩輪刀或小刀,切成小三角形、方形或你喜歡的形狀(不切也可,烤好再掰碎)。用叉子在餅乾表面隨意戳些小洞(防止膨脹)。撒上少許粗海鹽粒!畫龍點睛!
- 烘烤:小心連同下面的烘焙紙一起移到烤盤上。烤 15-18分鐘,直到邊緣明顯上色金黃,整片看起來乾燥變色。時間到關烤箱,稍微開點縫,讓餅乾在烤箱裡燜 5-10分鐘 更脆(很重要!)。
- 冷卻: 出爐後,趁熱用刀子再把切割線劃一次(如果之前有切),然後讓餅乾完全在烤盤上冷卻。冷了就超級脆!
口感點評: 卡滋卡滋!超級無敵脆!滿滿的芝麻香加上點點鹹味,簡單卻無比涮嘴。用油量相對少,吃起來很清爽。這款超適合當零嘴或下酒小點,證明 素食餅乾 也可以很鹹香誘人!朋友來家裡必烤一波。

烘焙秘技與真心話 FAQ (你一定想問的!)
做了這麼多次,有些心得和常見問題,一次整理給大家:
- 為什麼我的餅乾又扁又硬像石頭?
- 可能原因1:黃油替代品(如椰子油)不夠冷或打發不足,進烤箱就融太快攤平了。解決:椰子油務必冷藏固態、認真打發、麵團務必冷藏夠久!
- 可能原因2:麵粉量過多或攪拌過度產生筋性。解決:量準確、用切拌法混合到無乾粉就好!
- 可能原因3:烘烤過頭了。解決:邊緣金黃就要出爐,它會自己變硬!
- 明明很小心了,為什麼餅乾還是容易散開?
- 最大可能:雞蛋替代品的「黏合性」不夠!解決:亞麻籽蛋/奇亞籽蛋比較可靠,蘋果泥香蕉泥豆腐的黏性較弱,適合特定餅乾。 確保亞麻籽蛋有充分靜置變稠。
- 其他原因:液體(植物奶、果泥)加太多,麵團太濕。解決:液體分次加,視麵團狀態調整。 餅乾沒完全冷透就移動。
- 想減糖又怕沒味道,怎麼辦?
- 加入天然風味增強劑:香草精(選天然的)、肉桂粉、杏仁精(一點點就夠)、檸檬皮屑、橙皮屑。
- 加入帶天然甜味的配料:蔓越莓乾、葡萄乾(泡過更甜)、烤過的椰絲、熟香蕉泥(取代部分糖和濕潤劑)。
- 使用風味更濃鬱的糖:黑糖、椰糖風味較豐富,用一點點就能有感覺。楓糖漿也有獨特風味。
- 重點: 循序漸進減糖!一次減太多真的會像在吃麵粉團。每次減個10%,慢慢調整到自己能接受的甜度。我現在做的都比食譜再減10-15%糖。
最後的碎碎念…
說真的,玩 素食餅乾 的過程,讓我重新認識了烘焙的樂趣。不再依賴奶油雞蛋,反而更專注在食材本身的風味組合和質地變化。每一次開啟烤箱前的忐忑(會不會又失敗?),到聞到香氣、看到成品、聽到朋友說「好吃!」的成就感,真的超級棒。
當然啦,自己做還有一個天大的好處:你知道裡面放了什麼!不會有一堆看不懂的新增物。吃得開心,也安心(雖然熱量還是要自己控制啦,餅乾就是餅乾嘛!)。
這些食譜都是我的「戰友級」方子,分享給大家。希望你也能在廚房裡,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完美 素食餅乾 配方!記得多實驗,調整成自己最愛的口味。烘焙嘛,開心最重要!有什麼心得或問題,也歡迎分享交流喔!
Q&A 快問快答
Q1: 素食餅乾可以儲存多久?
A: 完全冷卻後密封儲存,室溫約 3-5 天。冷藏可延長至 1-2 週,但口感可能沒那麼酥脆。冷凍儲存麵團或烤好的餅乾可達 1-2 個月,食用前回溫或回烤即可。
Q2: 一定要用亞麻籽蛋嗎?可以用其他替代嗎?
A: 亞麻籽蛋或奇亞籽蛋是最推薦、效果最接近雞蛋的素食黏合劑,成功率最高。如果沒有,可以用等量(約 1/4 杯)過篩的嫩豆腐(擠乾水分)或市售純素蛋粉(按說明使用)。蘋果泥/香蕉泥比較適合軟餅乾。
Q3: 椰子油的味道很重怎麼辦?
A: 務必選用「精製椰子油 (Refined Coconut Oil)」,它經過脫色脫味處理,幾乎沒有椰子味。未精製的初榨椰子油 (Virgin Coconut Oil) 椰子味很濃,除非你就是要那個風味,否則不適合大部分餅乾。